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地球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于4月22日第四十个地球日纪念日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地球深部探测的"入地"计划拉开序幕。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是《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研究计划。由国土资源部组织管理,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实施,研究年限为5年(2008年~2012年)。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地震局等部门多家单位的12个院士、近300名专家参与研究。核心任务和总体目标是:为《地壳探测工程》做好关键技术准备,围绕《地壳探测工程》的全面实施,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形成对固体地球深部层圈立体探测的技术体系;在不同自然景观、复杂矿集区、含油气盆地深层、重大地质灾害区等关键地带进行试验、示范,形成若干深部探测实验基地;解决急迫的重大地质科学难题热点,部署实验任务;实现深部数据融合与共享,建立深部数据管理系统;积聚、培养优秀人才,形成若干技术体系的研究团队;完善《地壳探测工程》设计方案,推动国家立项。主要任务是,建立我国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为深部探测提供结构、组分的参考系;在东部的华北、华南开展综合探测实验,运用不同的方法、技术集中探测实验,包括区域超长剖面、矿集区立体探测和万米科学钻选址等,形成深部探测技术体系;选择复杂结构的西秦岭中央造山带,超厚地壳的青藏高原腹地,现今最活跃的三江地球动力活动带,松辽超大型油气盆地进行探测技术实验,获得特殊地质结构的高精度探测数据;在具有重大科学研究、资源环境意义的关键部位,开展精细探测和科学钻验证,争取重要科学发现,并为进一步部署超深科学钻进行选址;研究深部地壳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包括深穿透地球化学、岩石探针等方法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层地应力测量,监测现今地壳运动,建立地应力标定技术系统;创新并行巨型地壳结构数值模拟平台,计算模拟洲际规模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建立岩石圈三维结构;集成各种方法数据与成果,集成深部探测有效的技术体系;实现海量探测数据储存、计算、共享、演示与发布全流程现代化,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完善《地壳探测工程》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推动国家立项论证。
专项设立8个项目。
项目1.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
实验性地建立中国大陆阵列式大地电磁场标准网的实施方法和关键技术,在全国部署及华北、青藏地区部署多层次的观测网。
项目2. 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
以深反射地震技术为先导,开展深部结构和物性综合探测、数据处理、层析成像及构造地球物理解释,形成深部探测的有效技术组合。
项目3. 深部矿产资源立体探测及试验研究
透视矿集区,综合探测南岭、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典型矿集区精细结构,为开辟"深部第二找矿空间"提供技术体系。
项目4. 地壳全元素探测技术与试验示范
发展千米深度物质时空分布探测技术,建立全国地球化学(76种元素)基准网;开展深部廊带地球化学探测试验。
项目5.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试验
标识深部探测成果,开展板块汇聚边界、矿集区以及火山-地热等地区科学钻探选址预研究;开展万米超深孔钻探技术和设备研制。
项目6. 地应力测量与监测技术实验研究
研发千米深孔地应力测量与应力/应变监测系统关键技术;选择首都圈和青藏高原东南缘开展深孔应力/应变综合监测实验。
项目7. 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
建立超级并行数值模拟计算平台,定量模拟大陆岩石圈三维结构和地球动力学过程,探索应力场与地震灾害之间相关关系。
项目8. 深部探测综合集成与数据管理
整体部署专项研究计划,综合集成各项目成果,探讨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格局与动力学过程;构建探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建设深部探测实验基地;开展科普宣传;推动《地壳探测计划》国家立项。